人们怎么过传统节日

  • 作者: 神婆星座网小编
  • 来源: 神婆星座网
  • 2024-12-28

大家好,今天神魄星座网小编给大家分享「人们怎么过传统节日」的知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收藏本站或分享给你的好友们哟~,现在开始吧!

1.古代人们怎么过节?


  相传: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今年的除夕,乡亲们都忙着收拾东西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
 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白发老人然响的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会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每年春节,人们都要敲锣打鼓,耍龙舞狮庆祝元宵节,为什么民间要耍龙来庆祝元宵节呢?
 相传很古的时候,世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有一年,天下突然灾难降临,在很多的城内,洪水泛滥,淹没了不少民房,溺死了许多百姓;在城外呢,却发生了从来没有过的干旱,田地开裂,阳春冒烟,弄得人们真是活不下去了。有一条居住在一座大山里的青龙,心地非常善良。它看到天地间这样的惨景,很可怜受苦受难的人们。它决定去上界打听个究竟。
 一天,狂风呼呼,大雨哗哗,青龙腾云驾雾去到上界。它扬身一变,变做个阎王模样,假装说有事要找玉帝,便顺利地通过南天门。就这样,青龙乔装打扮,巧妙地撞过了一关又一关,在上界仔细打听,四处查访,终于弄清了民间发生水灾和
 旱灾的原因:原来西天王母娘娘邀请玉帝赴宴;王帝很喜欢喝酒,连连喝了许多碗又香又可口的琼浆,喝得酩酊大醉,天旋地转。宴会后,玉帝回宫中办事,照样头昏眼花,于是把雨簿写错了---本来应该是城内下三分雨,城外降五分雨。玉帝却弄成了城内降五分雨,城外降三分雨。城内降雨五分,雨水太多;城外降雨三分,雨水太少。这样,就弄得城内洪水涛涛,城外天干地裂了。
 青龙得知这个原因,便偷偷地溜到天宫里,改了雨簿:改成城内降雨三分,城外降雨五分,这样,世上又才慢慢地恢复了本来面目。玉帝酒醒后,也察觉自己点错了雨簿,本想改正,又生怕众臣说自己做事不慎重,说话不算数,只好将错就错。后来,玉帝突然发现了自己的雨簿被改动了,不由心中大
 怒:是谁胆大妄为,竟敢违背我的旨意,随便改动雨簿?于是他便指令天兵天将到处追查,同时又派人下凡问去查访。后来查出是青龙干的事,玉帝就指派他身边的丞相下凡来惩治青龙。
 丞相奉玉帝差遣来到凡间,找到了皇帝。皇帝知道他是天上玉帝派来的使者,不敢轻慢,立即摆出山珍海味款待丞相。饭后,皇帝和丞相在花园里下棋。不一会儿,只见丞相低着头,打起鼾来。皇帝不敢惊动他,只好站在一旁伺候。又过了一会儿,丞相脸上豆大的汗珠一颗一颗地往下滴。皇帝有些奇怪:这时节是正月间天气还有些寒凉,怎么丞相坐着竟汗流满面呢?于是叫宫娥拿出扇子来给丞相扇凉。扇了一会儿,丞相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醒过来了,丞相感激他说:“谢谢你帮了我的大忙。”
 “谢谢我?我帮了你什么大忙?”皇帝感到莫名其妙。
 “嗯,你帮助我杀了青龙。”
 “什么?我帮助你杀了青龙?”皇帝更是吃了一惊。
 “是的。”丞相这时才给皇帝解开了谜底。原来,丞相虚留了一个形体在花园里坐着,实体却去与青龙交战去了。丞相武艺虽然高强,但青龙也是修炼过的,双方正在斗得非常紧张激烈、胜负难分的时候,皇帝的宫娥扇了阵风。就是这儿阵风袭击着战场,给丞相大大地助了威。顿时,精神大振,力气倍增,厮杀了一阵,青龙抵敌不过,躲闪不开,就被丞相斩杀。
 青龙被丞相斩杀以后,变作一只神鸟,整天在玉帝殿外啼叫,向玉帝喊冤。玉帝天天听着,心中感到非常惭愧---自己写错了雨簿反而杀了青龙,觉得过意不去,便下书到人间要皇帝向老百姓传令,要纪念为民造福的青龙。
 于是,每年正月,老百姓就用竹蔑扎成青龙,用纸、绸糊上,照着青龙的模样,用彩笔描画,把纸龙绘得活灵活现,十分威武雄壮。到了正月十五(青龙被杀的日子),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敲锣打鼓,扛着青龙游街串乡,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欢欣鼓舞,以表示老百姓对青龙的感激和怀念。
 从此,每到正月间,就要耍龙,这个风俗,一直传到现在。

2.怎么过中国传统节日


  除夕”壮家称为“年三十晚”,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这是南宁市壮族一年中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在月初就开始做好各种过年准备,年三十这天,各家都忙着打扫庭院房屋,换洗衣服,杀鸡、打鱼、炸油豆腐、包粽子、蒸年糕。晚餐前,各家都以猪肉、鸡、酒、米饭等作为祭品,祭拜祖先诸神灵;然后烧纸钱、燃放鞭炮。祭毕,便开始吃团圆饭。菜肴丰盛,大家开怀畅饮,以酬一年的艰辛和合家之乐,而且这一餐的菜肴要有所剩余,以示“年年有余”。
春 节
春节从月初一凌晨开始,一直延续到十五日的元宵节才告结束,其中又以初一至初五最为热闹。当初一凌晨子时来临,各家竞相燃放烟花鞭炮,辞旧迎新。拂晓时,各家妇女竞相奔向河边井旁“抢新水”,以第一个汲挑新水为吉利。妇女们用“新水”来煮姜糖水和汤圆,并以之先祭拜祖先,然后全家饮食。正月初一,互不串门。早饭后,青少年们穿着盛装,各自相邀同伴好友,就近参加各种娱乐活动。过去,南宁还有举行迎春祭祀仪式,“府州县排列彩亭,设土牛,迎春于东郊”;“仪仗甚盛,凡距县城二十里内,男妇老幼,相竞逐队来观,至为热闹”。乡村中也流行舞狮、舞龙和舞春牛等活动的习惯。舞狮队走村串巷,锣鼓喧天,鞭炮阵阵;孩童追随其后,其乐融融。狮子每至一家,主人即以封包相酬,并互道贺语。初一不杀生,午餐素食,晚餐吃年前剩余菜肴。大人给小孩压岁钱。从初二起,亲戚之间便开始交往拜年贺岁,携带礼品主要是粽子、年糕、猪肉等物,连日不断。来客所带来的礼品,主家只各份收取一半,留一半或换上自家的年货让其带回。过了初五,亲友间的走访贺年便逐渐减少,各家开始筹划当年的备耕工作。到了元宵节,各家又杀鸡备肉,祭拜祖先,祈求保佑当年风调雨顺,人寿年丰,六畜兴旺。春节即告结束。

3.传统春节怎么过?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传说之一:熬年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春节传说之二:万年创建历法说
 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
 春节传说之三:贴春联和门神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4.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人们是怎样过的?


  1、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亦为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岁、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
 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2、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日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3、龙抬头(农历二月二),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是指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4、社日节,又称土地诞(农历二月二),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社日分为春社和秋社。古时代的社日节期依据干支历法来定,后来因历法变动改用阴历定节期。春社按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戊,五行属土)推算,一般在农历二月初二前后,秋社按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约新谷登场的农历八月。
 5、花朝节,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一般在农历二月初二举行。花朝节当天要祭拜花神,祈福禳灾。节日期间,人们还要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

5.传统节日应该怎么过


  从正月(农历)开始算,主要介绍一些南北地区比较通用的节日,至于各地比较流行的特殊节日因为并不通用,所以在这里不做说明。
 正月初一:春节
 饮食:饺子
 春节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对于春节我们自然都不陌生,饺子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正月十五:元宵节
 饮食:元宵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吃元宵赏花灯早已经成为必行传统活动,元宵也叫汤圆、汤团,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二月初二:春耕节
 饮食:猪头肉
 春耕节也称龙抬头、农事节、春龙节、青龙节、龙头节等等,人们庆祝“春耕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虽然各地对这个节日习惯不同,饮食上也分门别类,如饺子、春饼、油糕、龙须面等等,但大部分还是以吃猪头肉为主,历来有“龙抬头,吃猪头”的俗话相传,以此来希望新年有个好兆头。
 清明前一日:寒食节
 饮食:吃冷或预先煮好的食物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是沿袭了远古的改火旧习,古人在这个季节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即是“禁火”,然后重新钻燧取出新火,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起点,谓之“改火”或“请新火”。这一天家家禁
 止生火,只吃冷食或预先煮好的食物,各地吃法都不一样,什么馒头、粥、糕点、凉菜等等。
 冬至后的第108天:清明节
 饮食:鸡蛋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清明这一天各地的饮食习俗各不相同,不同的省份、地域使得清明这一天吃什么的都有,比如清明花粑粑、清明馃、荠菜团子、清明团子等等,但清明吃鸡蛋如同端午吃粽子一样重要,其中寄寓着人们对于生命、生育的敬畏与崇信之情。
 五月初五:端午节
 饮食:粽子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等,吃粽子的习俗不必多言了吧,至于含义,大家一般来说都是知道纪念屈原,但实际上端午节吃粽子还有很多种说法,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七月初七:七夕节
 饮食:巧食
 七夕节也称乞巧节、少女节,现在俗称的中国情人节,起初在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寓意对自然的崇拜,而后来又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至于吃什么,各地也是不同,但多以干果、水果、饺子、面条、油果子、馄饨等为此节日的食物。
 七月十五:中元节
 饮食:饺子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等,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中元节的饮食一般是包子、水饺、馒头,饭后吃苹果、梨等时令水果,虽然各地不同,但吃饺子终归是比较传统的说法。
 八月十五:中秋节
 饮食:月饼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东亚诸国中的传统文化节日,团圆节吃月饼不必多解释了吧,南北通用。
 九月初九:重阳节
 饮食:花糕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踏秋、老人节等,汉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吃重阳糕、饮菊花酒,重阳糕也叫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糕”与“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的含义在里面,比较吉利。至于菊花酒,因人而异,九九与“久久”同音,与“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这一说法,含义是:认为它是延寿,不老的美称。
 公历12月21、22日或23日:冬至日
 饮食:饺子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腊月初八:腊八节
 饮食:腊八粥
 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腊月初八这一天,旧俗要喝腊八粥。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得道成佛,因此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以后民间相沿成俗,直至今日。
 腊月二十三:祭灶节
 饮食:灶糖
 祭灶节俗称过小年、谢节、灶王节、祭灶、中国民间信仰俗称为“送神”,古话说“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因此这一天吃灶糖,灶糖是一种麦芽糖,为的是让灶王爷嘴甜一点,多在玉帝面前说好话,来年给家里一个更红火的光景。
 年三十:除夕
 饮食:饺子
 除夕是指农历每年末最后一天的晚上,即大年初一前夜。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不用我说你们也知道,肯定是家家户户包饺子了。

6.上海人们是怎样过传统节日的(用绘画表示


  从腊月下旬起至除夕的这段时间里,家家都要进行大扫除,用长柄扫帚掸掉屋顶四角及墙上灰尘、蛛网,称“掸檐尘”。因“在奉贤话中“陈”与“尘”发音相似,故又叫“掸陈”,寓指“晦气”。同时,人们剪指甲、理发、洗澡,以示辞旧迎新。
  
1
糖汤茶
  


“糖汤茶”一般早晨饮用,有的放蜜枣,一勺白糖或冰糖。还有人家提前灌热水瓶里,明天一早喝。信佛的或者有规矩的人家,听说还要全日吃素。


方糕


在奉贤,这是一个比较老的习俗。过年是要做方糕吃的,白白的方方的,入口甜蜜极了。不过现在为了简便,大家都是直接去采购。少有人会自己动手做了。
  
祭灶神
  
祭灶是一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传统习俗。按照老黄历,腊月二十三的夜晚,家家户户要“祭灶”。这天晚上,家家户户把灶神像贴在厨房灶头上,供上好鱼好肉、蛋饺、豆芽、荸荠等。灶神是中国民间最富有代表性,最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流行神,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采购年货
  
年货
置办年货是寻常百姓家不可或缺的头等大事,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等等等等。现在奉贤各大超市都会比往常拥挤很多,采购年货是过年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还记得小的时候跟着爸爸妈妈去买年货的场景吗?
贴春联
春节期间,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选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节日的气氛。有些人家贴春联年画,象征瑞祥。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消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不同的春联有不同的象征,但都寄托着人们的美好祝愿。
年夜饭
除夕之夜的一顿年夜饭,是春节期间最为重要的一环。在奉贤,吃年夜饭有着许多讲究:肉圆、蛋饺绝对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因为肉圆象征团圆,蛋饺意味着招财进宝。同时,这天吃的菜都有不同的叫法,“长庚菜”(菠菜);“安乐菜”(青菜);“如意菜”(黄豆芽)应有尽有。与此同时,在饭里还须预埋荸荠,吃饭时再用筷子挑出,这被称为“掘元宝”。另外,饭桌上的鱼一般不能吃光,意味着来年年年有余(鱼)。

大家都在免费测试 个人解名,你要试试吗?


以上就是关于「人们怎么过传统节日」的全部内容,本文讲解到这里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文①章来自神魄星座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查询
白羊男 / 白羊女
摩羯座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