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

姓氏:【

拼音:Lei

郡望:冯翊郡

名人:雷义,雷海青,雷万春,雷洁琼,雷锋

胜迹:缺

文献:北山雷氏族谱

历史:雷姓是大陆的第八十八大姓。但是在台湾雷姓并未列入前一百大姓。雷姓的起源十分古老,据元和姓纂与古今姓氏书辨证所记载相传在上古帝王黄帝时期,有一个方雷氏族,与黄帝部落关系十分密切。黄帝曾娶方雷氏族的女子为妻子,生下青阳氏玄嚣。方雷氏的后代就以“雷” 或者“方”为姓。黄帝时期,还有一个大臣,叫“雷公”的,发明了中草药制作,“雷公”的后代,也以“雷 ”为姓。东汉明帝时期,生活在我国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羌族中的一支--烧当羌,被东汉朝廷迁到冯诩(今陕西大荔 一带)居住,其中有一支姓雷的因为势力较大,因而与同族的党,不蒙,绀耳等氏族一起受到汉朝的优待,这支雷姓人就在冯诩一带发展,逐渐形成望族,南北朝时又逐渐与汉族融合,便以冯诩为郡望。另外,三国时期有雷义,雷同,他们的后代在魏晋时期南迁至豫章(今江西南昌),并发展成为望族,称豫章望。通志氏族略:方雷氏之后,女为黄帝妃,生玄嚣,盖古诸侯国也。又黄帝臣,姓雷善医,着有至教论,药性炮制等书,见古今医统。

补充资料:

姓氏起源

关于雷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

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云:雷氏"出自古诸侯方雷氏之后,以国为氏,后单姓雷。"由此可知,雷姓与方姓同出一源,都是方雷氏的后裔。相传方雷氏是炎帝神农氏的九世孙,因战功被黄帝封于方山(在河南中北部的嵩山一带),建立诸侯国。其子孙以国为氏,就是复姓方雷氏,后又分为两支,一支姓方,一支姓雷。

雷姓是个古老的姓氏。相传黄帝有大臣雷公,精通医术,是个名医,曾与黄帝讨论医学理论。《素问。著至教书论》说"黄帝坐明堂,召雷公问之。"殷纣王有宠臣雷开。黄帝的基地主要是在河南,这说明早期的雷姓人物出自河南。

聚集地

迁徙分布

在晋以前,雷氏已分布于南方的安徽、江西、四川、湖北等省。西晋豫章(今江西南昌)人雷焕的后裔有一支迁至冯翊(今陕西大荔),后来发展成名门望族。南北朝至五代期间,雷氏的聚居地在南北反都有发展,已散播至内蒙古、湖南、广东等省的一些地区。宋代时,雷氏分布更为广泛,今福建、广西、湖南、广东、山西等省均有雷氏人居住。

雷姓是汉族大姓之一。但是,并非只在汉族中有雷氏,许多少数民族中都有雷氏。其中,居住在青海、甘肃一带的雷氏,就有许多是羌族人。如十六国时前秦大司马雷弱儿既是南安(今甘肃陇西)羌族人。迁徙至原楚国境内的雷氏,东汉时有雷迁,被称为南郡"潳山蛮"。迁徙至江南、岭南的雷氏,一部分融入苗、瑶、彝、侗、畲、壮、黎、布依等族。瑶族雷氏在广西、湖南、广东一带分布相当广泛,例如广西的临桂、灵川、湖南的城步、广东的博罗、海丰、云浮等县都有瑶族雷氏居民。

堂号

"谦让堂":东汉雷义和同郡陈重是好友。太守举陈重孝廉,陈重要让给雷义,太守不允。刺史举雷义茂才,雷义又要让给陈重,刺史不听,雷义遂装疯披发而去。

家乘谱牒

上海:雷氏统宗谱

江苏:苏州雷氏支谱一卷

浙江:冯翊郡雷氏宗谱四卷、雷氏宗谱一卷

安徽:雷氏宗谱二十八卷首二卷末一卷

福建:晋江雷蓝苏氏三姓族谱、晋江斗山雷氏族谱

河南:雷氏三修族谱十卷

湖北:雷氏宗谱十卷、雷氏家谱

湖南:雷氏家谱

四川:零陵雷氏族谱六编外编二编

东郡雷氏族谱二卷

历史名人

  雷 义:最早出现于史书的雷姓名人。东汉时时代为官,与同郡人陈重情笃,被誉为交友的典范,人称"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

雷 斅:南朝宋时药物学家,以著《炮炙论》三卷著称。此书7种。其中有的制药法,至今仍被沿用。

雷海青:唐代著名宫廷乐师,以精通琵琶闻名当时的朝野。安禄山攻入长安时,雷海青在其宴会上掷乐器于地痛哭,被安禄山支解示众。

雷发达:明末清初时建筑工匠。他曾参与过北京故宫太和殿等工程的重建。其后代也继承其业,在工部样房主持宫廷的营造工作达200余年。有许多成果,如北京圆明园和颐和园中大部分建筑均为雷氏设计,被通称为"样式雷"。

雷 焕:晋代天文学家。武帝时,斗牛(星名)间常有紫气。雷焕观气知丰城有宝剑。司空张华任其为丰城令,果于牢狱地基下掘得龙泉、太阿二剑。

百家姓介绍

百家姓查询配对是根据《易经》的"象"、"数"理论,依据姓名的笔画数和一定规则建立起来天格、地格、人格、总格、外格等五格数理关系,并运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理论,来推算的各方面运势。

百家姓列表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