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巴族民歌 珞巴族音乐简介
- 作者: 神婆星座网小编
- 来源: 神婆星座网
- 2024-12-27
大家好,今天神魄星座网小编给大家分享「珞巴族民歌 珞巴族音乐简介」的知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收藏本站或分享给你的好友们哟~,现在开始吧!
珞巴族主要是生活在中国的西藏地区,还有一些少数的生活在米林、隆子、朗县一带,是中国比较少数的民族之一。那么关于珞巴族的民歌、音乐文化,你具体都了解多少呢?一起来往下看看吧!
珞巴族的传统音乐只含民间音乐一类,属东亚乐系,包括民歌、歌舞和器乐三种形式,以民歌比较丰富。珞巴民歌是诗与乐的结合形式,应用很广,且常常是载歌载舞的形式,所以民歌与民间歌舞二者的界限并不十分明显。总体而言,珞巴族的传统音乐单纯朴素,具有较原始的风格、气质。
根据音乐体裁和民间的音乐分类习惯,珞巴民歌大体可分为庆典和叙事歌“夹依”(或“夹金甲”),礼俗歌“勃力”,征战歌“月”(或“达米达”),祭祀歌“亚里”和劳动歌曲等几类。
“夹依”相传是珞巴族最古老的民歌,在民间流传较广且深受群众喜爱。夹依一般在节庆、祭祀或宴请等较隆重的场合演唱,歌词以赞颂或叙述民族来源和迁徙历史为主要内容,曲调深沉、肃穆,多为单句体,常见一领众和、边舞边歌的演唱形式,歌曲结尾处有众人以固定的衬词“夹金甲”相和。这类歌曲既能用于舞蹈也可专用于叙事,既有一领众和的形式也可用来独唱,音乐也因此而各呈特色。比如用于舞蹈的“夹依”,节奏鲜明,速度往往由慢渐快,音乐性格粗犷、豪放;用于叙事的“夹依”,既可载歌载舞也可只歌不舞,领唱部分的旋律和节奏随歌词而变化,而合唱部分的旋律、节奏和速度则相对固定;专用于史诗性叙述的“夹依”曲调淳朴,具有很强的说唱性,节奏富有弹性等。
礼俗歌“勃力”与珞巴人的生活习俗密不可分,内容有酒歌、婚嫁歌、丧歌等。它的唱词多侧重于抒情,曲调常用3/4拍或6/8拍,重拍常在第二或第五拍上,多为单句体,可独唱、齐唱或为舞蹈伴唱。
每逢建房、乔迁、宴请或游乐等活动,演唱勃力酒歌是珞巴人必不可少的行为,人们用欢快的歌声烘托出热烈喜庆的气氛,传递内心喜悦的心情。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前,珞巴地区通行买卖婚姻,被卖的女子嫁前有哭嫁习俗。这两种仪式中所唱的歌即婚嫁歌。丧事歌是丧葬仪式中悼念死者时哭唱的一种歌,也叫“哭歌”。
此外,珞巴人也把描绘鸟兽形象的一类歌曲称作“勃力”。
“月”即征战歌或复仇歌,是氏族或部落之间发生械斗、战争时,为激励士气、同仇敌忾,而在出征前后唱的歌。原始氏族社会时期,珞巴氏族或部落之间常因各种矛盾而引发械斗,个体性的仇恨常会引发氏族或部落之间的复仇行为。出征当晚,全体出战人员要跟随部落领袖集合宣誓,由一人领、众人和集体歌唱“月”。
珞巴人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由专门从事宗教活动的巫师在仪式中所唱的歌叫做“亚力”,包括“纽布依”(巫歌)和“第巴儿”(祭歌)两种。前者是巫师跳神作法时唱的歌,音域较窄、音区较低,音乐随巫师的情绪和动作甚至是地域而有变化;后者用于祭祀仪式,曲调多比较平缓、庄严,音乐极富神秘感。此外,各地还流传有一些节奏、节拍形式较为自由的劳动歌曲,以及儿童游戏时演唱的儿歌等。
珞巴族民间常见的乐器有“达崩”、“折笼”、“共冈”(口簧、口弦)、锣、钹、鼓,以及一种独特的独弦胡琴等。达崩是一种竹制竖笛,设六个按孔,音量较小,音色清丽柔和,人们常在山野间或家中吹奏自娱,乐曲有《米都尔德崩米》、《涅马盖》等。
“共冈”即口弦或口簧,用竹片刻制,有单片和三片两种,是珞巴族青年男女用于交流感情的乐器,也常用于自娱。它的音量虽小,但音色柔和悦耳。这两种乐器在民间流传最广、最受群众喜爱。
小结:珞巴族音乐主要是分为两种类型的,一种是民间音乐,还有另外一种则是传统音乐。这些音乐包含了民间的歌曲文化,包含了当地的乐器。在不同的时候,会有不同的礼俗歌曲文化。
以上就是关于「珞巴族民歌 珞巴族音乐简介」的全部内容,本文讲解到这里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文章★来♂自神魄星座网www.sHenpo.cOm,转载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