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菜的继承与创新之路
- 作者: 神婆星座网小编
- 来源: 神婆星座网
- 2024-12-31
大家好,今天神魄星座网小编给大家分享「徽菜的继承与创新之路」的知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收藏本站或分享给你的好友们哟~,现在开始吧!
任何传统文化想要源远流长的传承下去,都必须创新,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以改革创新。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徽菜文化更是远近驰名,徽菜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浑厚。徽菜之所以能有今天这般的社会地位及影响,都是因为徽菜在传承中不断创新的结果。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徽菜是如何在传承中创新的,以及徽菜接下来该如何传承发展。
一、徽菜的继承与创新之路
1、徽商创造的巨大财富为徽菜的生存和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首先是徽商富甲天下,生活奢靡,而又偏爱家乡风味,其饮馔之丰盛,筵席之豪华,对徽菜的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明清时期徽商之富,称得上是“富可敌国”。
徽商致富后以俸禄和商业利润来滋润母土,使家乡富裕起来,哺育新的文明。“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成为现实,喜庆时节和宗族活动的饮食要求日渐提高,徽厨们开始想方设法搜罗百珍,制作精品菜肴,徽商在饮食方面的高消费又对徽菜的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徽菜品种更加丰富,烹调技艺更加精湛。
其次是徽商中徽馆业的兴起,拓展了徽菜向外的发展空间,使徽菜找到了更为广阔的市场依托。徽菜这种极具浓郁地域特色和包含历史文化底蕴的美味佳肴之所以能够被外界所认知和喜爱,从而跻身于中国八大菜系之列,仰赖于徽州独特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得益于徽商中徽馆业的兴起与扩张。
徽商们长期远离桑梓在外谋生,为能常年品尝到家乡特有得风味餐食,以籍慰思乡之情,便从家乡带来庖厨为府第主理膳食,后来逐渐发展为开设徽菜馆进行商业经营,以满足社会之需。1790年,第一家徽商徽馆在北京率先创立,1841年,屯溪开设“紫云馆”,1848年,祁门开设“中和馆”。
随后,歙县、黟县、绩溪、休宁以及外省的苏、浙、赣、闽、沪、鄂、湘、川等地纷纷设立徽菜馆。据史料记载,明清时,仅上海一地的徽菜馆就达500余家,较知名的有“大中华”、“大富贵”等。直至解放后,武汉的徽菜馆仍居饮食市场的首要地位。
此外,重庆的“乐露春”,南京的“五味斋”,杭州的“大庆楼”,苏州的“丹凤楼”等徽菜馆在当时也都非常有名。各地徽馆业的兴起,推动了徽菜的进一步传播与发展,使徽菜的影响及了大半个中国。
2、徽商“贾而好儒”、“亦贾亦儒”的风格,造就了徽菜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徽菜儒雅有加、别有韵味。徽商在徽州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文化整合推动作用,成为引领徽文化发展的主流。在徽商“尚文”、“好儒”思想的导向下。
徽州各地尊重文教,社学遍地,书院林立,形成了“十官九翰林”、“父子同宰相”的局面,“十家之村,不废诵读”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文化的繁荣,也为徽菜发展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地文化养分。如徽菜继承了徽州新安医学“医食同源,药食并重”的传统,注重以食养生,以形体补,从而形成了讲究食补与养生的一大特色。
您可能也喜欢:
中国八大菜系之苏菜及其名菜
趣谈历史悠久的闽菜佳肴
粤菜饮食文化的悠久历史
独树一帜的黑龙江饮食文化
3、徽商“游贾四方”的开放性和“海纳百川”的包容性,促进了徽菜的与其他菜系的融合,成为推动徽菜不断创新的动力源泉。徽商奔走天下,行贾四方,头脑灵活,眼界开阔,比较容易接收新事物、新思想。
徽商徽馆业在经营中,为争取顾客,招徕生意,不仅继承了徽菜传统烹饪技艺,将本帮的美味佳肴带到了外埠,而且还吸收了各帮烹饪技艺之长,根据各地的饮食嗜好,研制出适合当地食客口味的徽菜新品种,如上海人喜好吃鱼头鱼尾,徽厨们便研制了红烧头尾,武汉人喜欢吃鱼中段,徽厨们便研制出红烧瓦块鱼。
就当时上海的徽菜馆而言,大中楼和大中国的拿手菜有炒鳝背、炒虾腰、走油拆炖、煨海参;大富贵的拿手菜有红烧划水、沙地鲫鱼、杨梅园;大嘉福的拿手菜有清炒鳝糊、鸳鸯冬菇、菊花锅;大中华的拿手菜有红烧头尾、腐乳炸肉、大血汤等。徽菜在与其他菜系的融合中,兼收并蓄,吐故纳新,不断推动着自身的发展。
二、徽菜是徽商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徽菜滋养了徽商,没有徽菜,徽商将是不完整的徽商。
1、徽菜徽馆业本身就是徽商经营领域的一个重要行业。徽州四面环山,人多地少,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历史上魏晋时代、唐朝末年和两宋时期三次大的战乱,大批中原显姓大族涌入徽州地区,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地区土地和人口的尖锐矛盾。
数不清的徽州人不得不过着“万事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岁,往外一丢”的生活,而经营徽菜徽馆业就是这些流离他乡的徽州人在外落地谋生的重要手段之一。据史料载,以近两百年统计,仅古徽州绩溪一县在全国14个省市开办的徽菜馆就多达631家,从厨者逾万人。
2、徽菜徽馆业的兴起带动了徽菜原料贩卖、运输等相关商业活动的发展。清朝年间,沿江贵池、铜陵等地的商贩每年入冬就将长江名贵水产鳜鱼,以木桶装运至屯溪一带山区出售,为防止鲜鱼变质,采用一层鱼一层酒、一层盐水的贮存办法,并定时上下翻动,如此七八天待鲜鱼运至屯溪等地后,鳃仍红,质未变。
经油煎,小火细烧,似臭实香,咸鲜味美,烩炙人口,这就是安徽的传统名菜“屯溪臭鳜鱼”的由来。这一故事也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徽菜原料的运输贩卖作为一种商业形式,早就融入了徽商生活,成为了当时徽商经营活动的一部分。
三、徽菜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们积极响应安徽省委省政府“打好徽字牌,做好徽文章”的重要号召,为徽菜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编辑出版了《中国徽菜》(菜谱),颁布了全国第一个地方菜系标准《徽菜标准体系》,起草了《农家乐餐馆厨房规范》,举办了每年一届的中国徽菜美食节,实施了“百名大师打造百款经典徽菜”工程,在全省范围内建设了数十个徽菜原材料基地。
现在,以徽菜原料基地为基础,以徽菜餐饮企业为主体,以徽菜的工厂化生产、流通为支撑的徽菜产业化正在加速发展,徽菜的技艺研发和创新、徽厨的培训和组织化输出正在有序推进。徽菜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日渐扩大,据不完全统计,仅2007年-2008年两年的时间,北京、天津、上海、西安、兰州等全国大中城市新建的徽菜馆就达到近百家。
您可能也喜欢:
出了名的闽菜代表菜有哪些?
八大菜系之粤菜的风格及特点
八大菜系之徽菜的饮食文化及历史渊源
饮食文化:立秋吃什么比较好?
伴随着徽菜馆在全国大中城市的蓬勃发展,徽菜文化作为安徽人民的友好使者,正推动着安徽与兄弟省市的改革开放,合作共赢,加速崛起。这里我也要坦诚地告诉大家,尽管徽菜这几年发展很快,但与粤菜、川菜、浙菜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思路正确、措施得当、落实得力、上下同心,就一定能爬过高坡、翻过陡坎、实现跨越。
四、如何实现徽菜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当前,徽菜已进入了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新阶段,如何抓住机遇,实现徽菜的又好又快发展,我认为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打造绿色餐饮。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的观念体现在餐饮上,首先就是要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保障消费者安全卫生用餐,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安全。
随着现代消费理念的转变,健康、安全、环保、节约的绿色餐饮消费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因此应当积极鼓励和支持餐饮企业大力发展绿色餐饮,引导企业提高认识,加强责任,确保诚信,严格把好餐饮加工经营各道关口,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吃得舒心。
2、树立创新的理念,高举徽文化品牌。新世纪最突出的标志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安徽餐饮业最大的特色是徽菜,发扬光大传统徽菜,创新创造新徽菜是安徽餐饮界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常说,一个地方、一个企业,因经济而发展,因科技而强盛,因文化而持久。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说到底就是因文化而传承,而徽菜千年不衰,就是因为它是强大的文化支撑力。首先要使徽菜在文化层面上要有一个完整的品牌形象。徽菜涵盖皖南、皖江、皖北、合肥、淮南五大风味,要从文化大背景下梳理整流,统一认识,对传统徽菜进行深层次的整合,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品牌形象。
其次,抓住“三名”工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再次,要突出文化氛围,提高文化品味,使客人在就餐中感到文化气息。可以通过菜品的典故介绍,让消费者了解饮食文化内涵,了解徽菜的文化底蕴、菜品的由来。
3、树立做大做强理念,走产业集群发展之路。首先,要加快徽菜的产业化进程,切实做好徽菜的规模扩张、结构升级、标准制定、产品研制与开发、人才培训和供应策略等一系列工作,以徽菜产业为龙头,继而带动农业、水产品、农产品加工业、旅游业、酒茶业、运输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其次,要提升徽菜的核心技术。必须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徽菜烹饪技艺。再次,要积极引导徽菜餐饮企业实行标准化操作、工厂化生产、集团化运作,资本驱动的集群化发展。
当前要抓紧徽菜菜品标准化、服务质量标准化、就餐环境标准化体系建设,实行统一生产、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充分发挥信息、资金、成本、价格、品牌、服务七大优势,打造安徽本土的徽菜餐饮航母。
4、树立人才强企战略,扩大智力资本权重。徽菜产业能否做大做强关键是在人才。要加强餐饮业内部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餐饮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充分发挥已有省内餐饮高等院校的作用,大力发展餐饮职业技术教育,为餐饮企业培养大批适用人才。
要大力推进餐饮管理、技术、服务人才职业资格认证和考核制度,提高行业整体素质;要积极开展餐饮职业优秀人才评选活动和技能竞赛,推出一批优秀职业经理人、烹饪大师(名师)、服务大师(名师)。
您可能也喜欢:
饮食文化:大暑南方吃什么
饮食文化:立秋吃西瓜的由来
浙菜代表菜是什么?代表菜详细介绍
传统名菜:霸王别姬的历史
以上就是关于「徽菜的继承与创新之路」的全部内容,本文讲解到这里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②本*文来源神魄星座网,转载请联系网站管理人员!